楞伽经62:由分裂的无明就知道大部分人都是多重人格,人的情绪常常变来变去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楞伽经(二)15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c0748j9h3jr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楞伽经(二)15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我们常常想说,那一些魔术师,我告诉你,这是男的魔术师,他如果今天有办法就穿一条内裤,统统离于任何的舞台,凭空,凭空你变给我看啊,凭空啊,你再变啊,对不对?这魔术师剩下一条内裤,然后不要穿西装,统统不要有任何道具,来,你变给我看看,没办法啦,对吧,没办法,像用什么刀子、锯啊,那个美女躺下来,用那个刀子锯啊,切割成两半,那个都是箱子里面都有一些特殊的道具,其实是这个美女是卷起来放在这边,那两只脚是假的,锯下去的时候,那个人是在这一边的,两只脚那是假的,还会动,故意动给你看,那是机器,动给你看,要锯下去对不对?你不要那些箱子,哪一个美女敢锯啊?你不要那些箱子,你都不要箱子,来啊,对不对?不要箱子,变魔术,变给我看看,没办法的啦,到最后就都是骗人的,魔幻,叫做魔术嘛,我们就当作魔术也是一种艺,大家娱乐娱乐啊,就是这样子而已嘛。“众生”指正报,“若干形色”指依报。这就是说:众生依一真如,以八识心,随无明缘,成一切法。
“起种种妄想”:幻师依草木瓦石幻出依正一切法后,反而自己于自己所幻出的一切法上,起种种妄想分别。正所谓:自己画鬼自己怕。亦(也)是所谓:是心虚妄,自作自受,自己造作诸法,自己消受。“彼诸妄想亦无真实”:而那些依幻境而起的种种妄想分别,亦(也)是无有真实,纯属虚妄,唯心所现。
【义贯】“复次大慧”,众生因“计著缘起”,“缘”就是条件,只要是条件所构成的统统叫做缘起法,只要是颗粒微尘所凑合的统统叫做缘起法,仰仗借重于条件所构成的统统叫做缘起法。所现的诸法为有实“自性”。因为众生计着缘起所现诸法为有实自性,为有实自性就是着境以为实,他认为那个是真的,值得你一辈子去追求的,结果那个是空性的东西,不实在的东西,我们生命把错觉当作是正觉,我们把刺激当作是一种享受,其实是一种错觉。我们看了电影以后,刺激一下那内心里面的感觉、感官,而这个是妄动的感觉、感官,我们误认为实在的,把刺激当作是一种享受,把妄觉当作是一种生命的必然性,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众生,众生总是需要一些刺激,把这个错觉当作,咦,这个就是一种享受啊!越刺激越好,越刺激越好,这个仍然是错觉。因而“生”起“妄想”之“自性”与自“相。大慧”,譬“如工”巧之“幻师”(魔术师),“依草木瓦石”等实在之物作材料,来“作种种幻”术(变魔术),而幻“起一切众生”与“若干形色”之物,然后此幻师更于自己所幻出之一切法上,“起种种妄想”分别。而“彼诸”依幻境而起之“妄想”分别,“亦”是唯心所现,并“无真实”之性可得。
好,那么诸位,你现在随着师父的语言,然后看看能不能了解诸法如幻,就像变魔幻,魔术师一样的,你冷静一下,看师父在表达什么?现在如果把整个宇宙碎为微尘,碎为微尘的时候,然后用业力,业感缘起凝聚起来,这些元素起来,一个人;这些元素凝聚起来,一根草;这些元素凝聚起来,一棵树;当然讲这样是比较让你快速的,树、草要慢慢地成长,我用这个观念,让你快速地理解诸法如幻的道理。好,然后一座山,把它碎为微尘,然后,接下来把它凝聚起来,咦,有一座山,山有草、木、石,有没有那座山?没有;都是元素所构成,有没有一个人,没有;所以这个就是缘起如幻的道理,因缘生的东西,你看了,好像有那么一个人,其实那个人,你不能说没有,因为缘起法,它不能说没有,你也不能说有,因为它是空性的东西,所以因为它是缘起的,你必须照缘起的因、缘、果来过这个日子,所以佛法是既现实又超越,既超越又现实,所以人之所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,我们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痛苦,因为不了解缘起性的东西,没有东西可以追求。人类内在里面无明,使我们内在的智慧疲乏,失去弹性,我们内心里面无明剥夺了我们的智慧。
简单讲,众生的无明,取代了内在里面真实的智慧,我们真正的价值观被剥夺了,智慧被砍得遍体鳞伤,被无明的大刀砍得遍体鳞伤,所以人,大部分都是多重人格,因为由分裂的无明,就知道人有多重的无明,一下子觉得这个人不错,刚刚交男女朋友的时候,我这个男朋友多好多好,可是认识久了以后,我的男朋友还是不是怎么好,后来两个因为知见、意见不一样又吵了,又说,我这个男朋友多坏、多坏,你看,才交多久,一下子好;一下子还可以;一下子,很坏很坏;你看,人是不是人格多重地分裂?是不是?无明击碎了一切的梦想,没有办法使心灵统一。所以人的情绪常常变来变去、变来变去、变来变去、变来变去…这个就是这样子。我们也不必去说别人怎么样子的不好、多不好,不要这样,你的心有没有办法和谐跟统一过日子,你能不能善待你这个身心,没办法。不了解生命,生命对我们来讲,它就是一种惩罚。我们每天都在惩罚自己,过着一种无明幻化出来的这种种的、种种的相,这个相误认为实在的。
所以就争得头破血流,争得头破血流,是不是?就是法会来讲的话,譬如说法会,诸位!你今天法会排第一个,那是不是功德比较大?那可不一定。听到圆顿大教的,我排最后一个证入到无生,我排最后一个插那一根香,都一切法无生啊。有插跟没插都一样,对不对?人家叫我排后面,我就排后面,不会说因为我是…,我几万的,你几万的,是不是?因为我们常住一定要这样做,按照你出的这个钱,发的心,我们只有这样做,因为没办法。众生还没有见体,就必须依照见相,用这个相来安排。我的意思,比喻就是说,就像我看到那个新闻报导,说那个插第一支香的那个,庙门一开,冲上去,说今年插到第一支香,头香的,诸事会顺利。结果一开门的时候,六、七个黑道的,身上都有刺龙,刺凤的,不是刺阿弥陀佛、还是观世音的,刺一只龟,刺一只鸭、还有一只豹(霸)的那个,结果一开门,那个庙门,冲进去,结果什么?那个插香的香炉打翻了,大家插头一支香,结果打翻了以后,大家都没有第一支香可以插了,是不是?诸位那个就是一种很可怕的一个观念,真的会插第一支香,今年的运势就会更好吗?真是没办法,众生就是要抢第一支香啊,台湾开那个庙门,诸位,如果你悟道的话,你管他抢第几支香。释迦牟尼佛说,你今年来插第一支香,我保佑你,然后你插最后一支香,释迦牟尼佛不保佑你,嗯那种佛祖不拜也罢。用不平等心啊,对不对?我插第一支香,观世音菩萨保佑我,插最后一支香,观世音菩萨不保佑我,这种观世音菩萨也是差不多而已,真的,就是这样。
所以我们要了解,佛的心性是没有次第的,没有一二三四五六的,没有这个东西,如果我说插香,假设说,慧律法师,你插第一支香,好啊,插第一支香;慧律法师,你插最后一支香,好啊,我也是插最后一支香。你这个香不用插了,你回去原处坐,我也是回去坐啊,我也没有增减,你叫我插哪一支香?如果你早证到一切法无生,还要插第几支香?有次第吗?有次第叫做圆顿吗?我们有佛的理念就知道,众生堕入在这个观念是很可怕的,抢啊,就要抢啊,是不是?要抢,为了插第一支香,在庙里面打架起来了,还没有消灾,就先调到警察局了,还没消灾喔!还没有消灾就到警察局谈了,所以这个就是错误的知见跟观念是很可怕的。我讲这个就是,有修佛道,体证到真如自性的人,他没有次第的,是虔诚心,就跟真如心、法是相应的,才跟菩萨的心是相应的,你说,观世音菩萨在外面,也对;但是你说,观世音菩萨在内,也对。因为我的内,大慈大悲就是观世音菩萨,要不然是谁啊,自性就是观世音,自性就是弥陀佛。
305页。【“如是大慧,依缘起自性,起妄想自性,种种妄想心,种种相、行事、妄想相;计著习气妄想,是为妄想自性相生。大慧,是名依佛说法。”】
说,如是大慧,依缘起自性,缘起自性就是依他起性,而生,如果加一个“生”,就更清楚了,生起什么?妄想自性为本,就是为什么依他起性呢?依缘起自性,因为在缘起法迷失了,在缘起本空,所以,见缘起即见法,见法即见佛。在《阿含经》里面有这一句话,你这一句话要背起来,见缘起即见法,见法即见佛,见到所有的万法,都是缘起性空的道理,就见到真实的法,见法就见佛,你就真实地见到佛了,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,见法,就见到真实的如来,你见法,缘起性空,当然你的心就会如如不动,万法都是因缘生,生生灭灭的东西,都是假相,所以依缘起,众生不了解缘起性是空性,所以就生起妄想遍计所执为本,种种妄想心,这个妄想心就是枝末,就是枝末的妄想心,比较粗糙的,就会见到种种的相,就是心生则法生,还有行种种的事,行事,就是种种的造作。因为见到种种的相,心生则法生,行种种的事,造作种种的事,那产生什么?种种妄想之行相,妄想相就是妄想之行相,就是因为不了解因缘生的缘起,而生起遍计所执的妄想为根本,这种种的妄想,继续产生、浮现的时候,你就会见到好像有种种的相,心生则种种法生,而“行”就是造作种种的事,每一个人每天都在做事,又造作了种种事以后,又产生了种种的妄想,然后自己割舍不下。
又无始藏识业力太强,由于无始无明这种藏识的业力太强,计着习气的种子妄想很重,连菩萨都很难断除,是为妄想自性与自相生,就是生起之行相。意思就是妄想之自性和自相怎么来的?就是不明了缘起性空的道理。依缘起法,本空却不空,着于缘起法,又生妄想为本,这种种的妄想继续浮现就会看到种种的相,看到种种的相,就继续去造作,就行种种的事,这种种的事,又产生种种的妄想的行相,以由因为无始藏识业力非常地强大,因此这种计着的习气跟种子难以断除,习气、种子很重,连菩萨都很难断除,这个是妄想自性与自相所生起的行相。大慧,是名报佛(依佛)说法。
【注释】“依缘起自性,起妄想自性”:由于计著缘起诸法有实自性,不晓得诸法空无自性,而起妄想自性。妄想自性就是在内心里面起有无、增减、来去、生灭。妄想自性也就是:由缘起生妄想。缘起自性就是依他起性,妄想自性就是遍计所执性,也就是,由依他而起遍计所执性。所以如果没有听到佛法,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解脱的。“种种妄想心、种种相、行事”:“种种妄想心”,由于有妄想自性生起,因而有种种妄想心现。妄想自性为本,种种妄想心为枝末。有“本”本就像树根,“末”就是枝末。“种种相”,再因有种种妄想心现起,故就见到种种的相。所谓心生法生,欲见即见者,就是儒家所讲的,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。食而不知其味,听而不闻。但是,你心如果在焉的话,欲见就见,欲闻就闻,是同样的意思。此也。“行事”,就是行种种的事。这每一个人每天都有造作嘛,有的人我们现在朝九晚五了,大家都是上班族的,且因心见种种相,故起而行种种事。不晓得一切法无生的道理。相,不可得;事,当然也是缘起;而烙印在我们影像里面的就是不可磨灭的记忆,所以当一个人经过了重创,重创以后、创伤以后,十年后再讲起这件事情还会掉眼泪,是为什么?我们的这个八识田中储存那个种子,很难以去磨灭,或者是对一个人不满,他已经表现得很好了,经过十年的忏悔,二十年了,你一样不会原谅他,因为你卡在那种观念里面,死执不放。
如是,由妄想自性(妄性)而起妄心、见妄相、行妄事,都是由最初一念妄动。注意,为什么要讲最初,为什么要讲无始无明?因为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答案,为了前后次第的解说,只能讲无始无明,只能讲最初一念,因为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名词了,归初一念,比这个最初还更初,这样就会讲到没完没了了,因为时空本来就是妄性的东西,我们脑袋里面建立了时间性,这个时间,那么就是有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所以佛教经得起考验,是因为佛教的理论是非常的理性的。比如说,基督教讲的,上帝在七千年前创造天地万物,你就知道,北京山顶洞人就四、五十万年了,是不是?上帝在七千年前创造天地万物,因为创造了六天,所以休息一天,加起来刚好七天,所以一个礼拜七天,七天就是这样来的。我请问你,七千年前创造天地万物,七千年更前,七万年前是什么?七万年前,七十万年前是什么?七亿年前又是什么?没办法讲。
所以说,佛教的理论你没有办法破它的,因为它讲的就是事实的,就是因为时空本来就是妄动,你立一个“初”,刚刚开始那个“初”对不对?那么就有更长远的,所以你念英文的时候,没有念到无量亿劫以前,念英文,没有人念这样,你打开了英文,都是这样,Long long time ago 都是这样很久、很久以前,Once upon a time 很久、很久以前,无量亿劫以前,外国人怎么会听得懂呢?对不对?英文里面没有听过无量亿劫以前,没有这种名词,不知道怎样翻译,不然这里有没有英文系的,无量亿劫以前,你翻给我听听看,你“翻呒”啊(无法翻译),是不是这样?“翻呒”就是番婆啊,就是那样,所以你打开那个英文就是没办法,最多就是讲,Once upon a time 或者Long longtime ago,就是这样子而已,这样算很久、很久了,都是这样子啊。
所以这个,要讲到这个,很多人是犯了这个逻辑学的观念,但是我们要尊重人家的宗教,人家因为基督教,基督徒因为基督教得到安慰,生命找到了重生,我们祝福他。我们不能说人家不好,我们不能这样讲,宗教是心灵的一个依归,需要一点尊重跟彼此的一个尊重,彼此之间的一个互动,比如说,基督徒来,我们也是一样对他很好,你天主教徒来,我们也是对你非常好,你是伊斯兰教来,我们也是对你非常好,也不会说你是穆斯林来,我们就对你不好,我们也不会这样子。各人信仰各人的宗教,那么你觉得佛教讲的比较有道理的、符合逻辑的、比较理性的,对不对?我感觉佛教讲的比较理性,是不是?什么都上帝创造的,上帝从哪里来?也不能问,对不对?问了,不小心若打入地狱,那时该怎么办?还不能问,不敢问,对不对?佛教没关系,大疑大问,小疑小问,不疑不问,就是这样子,因此皆由最初一念的妄动。
“妄想相”:谓这些都是妄想之行相。“计著习气妄想”:由于无明计著境界之习气力故,故于缘起法上有妄想生起。“是为妄想自性相生”:这就是妄想之自性与自相生起之行相。“是名依佛说法”:这就是依佛(报佛)所说之法。
【义贯】 本节从略。
【“大慧,法佛者,离心自性相,自觉圣所缘境界,建立施作。”】
大慧,本来是就无相,本来就离于心的自性,还有自相,就是法佛,无说本来就无示,自觉圣智所缘就是所依的境界,也就是圣人内身自证的智慧,就是师父昨天讲的,大悟见性,自觉圣智证量的解脱境界,只有结果,它没有如果的,只有结果,没有如果的。结果就是回归当下这一念,与真如心相应,自觉圣智就显现出来,没有如果,说,这个如果怎么样?那个自觉圣智,如果怎么样,可能…我想…我认为…那个统统没开悟,开悟是证量的解脱境界,不容许你有任何的假设,在英文里面叫做In case 或者在数学里面叫做If,If或者是In case 那都是行不通的,回归当下,不是哲学,不是形而上的东西,也不是逻辑,不可推论,那可推论就是比量,那么就是思惟、就是分别了,对不对?回归当下,没得比较就是现量的境界,解脱就是现量的境界,它就是结果,它不是如果,如此,因如来,因此就建立了法身,也就无说无示了,那么还有施作,施作就是报身佛、还有化身佛,有说有示,“示”就是开示的示,无说无示是法身佛,那么报身佛、化身佛就有说有示,这个是法佛无说无示,如来因此就建立法身佛,无说无示。大慧,什么是法身佛无相呢?这一段的意思是说,什么是法身佛无相呢?是法佛本来就无说无示,其体本来就离于心的自性还有自相,这是自觉圣智,是圣人内身自证的智慧,所依的一种境界。如来因此建立了法身佛,如果是报、化二身佛呢?他就有说有示,这是我们常常讲的法佛、报佛、化佛。
【注释】“法佛者,离心自性相”:法佛无相,唯一如如真智觉性,故实无说无示,以法体离言,是故法佛所说为无说之说,离言之言。因此,在此不言法佛说法,但言“离”。故此句之大义为:法佛者,无有说示,其法体但离心之自性与自相。“自觉圣所缘境界”:“自觉圣”,即(就是)自觉圣智,亦即(也就是)圣人内身自证之智慧。“所缘”,即(就是)所依,或者是所行。此句谓是说:离心的自性相,乃为诸佛自觉圣智所依之境界。也就是,以有“离心自性相”之因,所以得自觉圣智之果。“建立施作”:谓如来依此而建立法身,施作报化二身。因此知自觉圣智为建立三身之本,而离心自性相又为自觉圣智之所依。【义贯】“大慧,法佛者”,其法体离言,无有说示,其体但“离”于“心”之“自性”与自“相”,此乃内身自证“自觉圣”智“所缘”之“境界”,如来依此而“建立”法身佛,“施作”报化二身。关于施作两个,当然有说造作当然就是报、化二身佛,此为法佛无说之说。
307页。【“大慧,化佛者,说施、戒、忍、精进、禅定、及心智慧,离阴界入解脱识相,分别观察建立,超外道见、无色见。”】
大慧,什么是化佛呢?化佛就有所造作了,就说,什么是六度的,一个修行人一定要布施。现在一般人,都懂得布施外面的钱,那内心里面的烦恼布施不出来,不晓得布施,真正的布施是身心彻底放下,那个就叫做真的布施,不是拿几块钱来放到功德箱那个叫做布施,真正的布施是身心完全放下,那个是真正的布施。“戒”就是持戒,持戒、忍辱,“忍”就是忍辱,“精”就是精进、禅定、以及心智慧,心智慧就是般若智慧。那么“离”就是离于五阴,“阴”就是五阴,离十八界、离十二入,解脱识相,诸识之相,诸位,这是指前六识,因为是化佛所说,所以指的是前六识,化佛所说,他是对二乘人讲的。所以有讲到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离于五阴、十八界、十二入,解脱前六识,没有能所,分别观察众生的根器。建立,就是建立三乘法:大乘、中乘、小乘,因为化佛,他才说有三乘之法。所以分别观察众生的根器而建立了三乘法,超外道见,“超”就是超越。外道不是有见、就是无见,不是断见、就是常见,超越了外道有见、无见、断见、常见的恶见。为什么叫做恶见?邪恶的“恶”,不是一二三四的“二”,恶见,因为那个恶见会坏菩提种、会坏菩提根,这外道一卡进去,他不学佛的,他怎么讲都自己是对的。凡夫也是一样,卡在某一种知见,你怎么讲他都认为自己是对的。
接下来,无色见就是超越无色界之见。因为有些修行人,外道执无色界为真实的涅槃,把无色界当作是涅槃之见。所以为什么还要超越无色界,那个“超”要用两次,超越外道的有、无、断、常的恶见,还要超越误认为无色界为涅槃的妄见,所以超越两种。为什么叫做无色见?为什么还要超越无色见?无色就是无色界啊,把无色界当作涅槃的境界是错误的,所以还要超越无色界的妄见,
【注释】“化佛”:即(就是)化身佛。化佛所说,为依众生根器,而分别开演三乘之法,以度脱众生。“施、戒、忍、精进、禅定、及心智慧”:此为化佛为大乘根机者所说之菩萨六度法。“心智慧”,亦即(也就是)智慧,唐、魏二译本皆作“智慧”。以化佛所说,为教修行人依心意识修行六度,意思就是不究竟,在楞严经讲,意识心就是生灭心,散在生灭心里面,要离心意识,可是小乘。他是教修行人依照心、意、意识来修行,确实有六度可以修,故此智慧仍唯心所现,依心而起,故(所以)称为心智慧,用以分别于法佛离心自性相之自觉圣智的境界。“离阴界入解脱识相”:“阴界入”,楞严经都讲得很清楚了,为五阴、十八界、十二入。“识”为诸识,在此指前六识。此为化佛为二乘根机者所说之法。其法为令离五阴、十八界、十二入,而得解脱诸识之行相。以二乘皆修灭受想定,令六识不起现行,而得解脱,谓之涅槃。这个我们在涅槃经讲了无数次了,化佛度脱二乘根机行人所说之法,即在显示此等行相。
“分别观察建立”:谓化佛分别观察众生根机欲乐,也就是需要的意思,大根器有大根器的需要欲乐,中根有中根的欲乐,欲乐就是需求,他的期盼,而建立了三乘诸法。小乘有小根器的期盼,所以大、小(乘)还有中根器所欲乐都不一样。“超外道见、无色见”:“外道见”,为外道执有无、断常等之恶见。“无色见”,为外道计无色界为涅槃之邪见。这一句话重点在哪里?这一句话重点就是把不究竟的误认为究竟,无色界是不究竟的,诸位,修学佛道最可怕的就是这个,所以,为什么说宁可百年不开悟,不可一日走错路。把这个不究竟的无色界误认为是涅槃,那这个可怕了,此句谓,化佛建立三乘之法,为令众生超越外道执有无断常之恶见,与计无色界为涅槃之妄见,令出轮回。
【义贯】“大慧,化佛者”,依众生根器乐欲,随缘而说三乘之法,度诸众生,譬如说你碰到大乘根器的菩萨,就讲六度如为大乘菩萨“说施、戒、忍、精进、禅定、及”依“心”而修之“智慧”等如是六度之法;及为二乘行人所说的“离”五“阴”、十八“界”、十二“入”,而得“解脱”诸“识”之行“相”的法门。化佛如是“分别观察”众生根机,而“建立”三乘诸法,诸位,三乘诸法就是次第法,简单讲,三乘诸法就不是圆顿法,圆顿法没有大、中、小,你讲三乘,就简单讲,这不是佛的究竟说,成佛尚不可得,一佛乘都不可得,岂有三乘诸法,所以讲三乘诸法就表示那是一种方便。三乘就是依次第、依根器而说,当然那是一种方便。为令“超”越“外道”所执之有无断常等恶“见”,与计“无色”界为涅槃之妄“见”。
308页,【“大慧,又法佛者,离攀缘,攀缘离,一切所作根量相灭,非诸凡夫、声闻、缘觉、外道计著我相所著境界。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建立。是故大慧,自觉圣究竟差别相,当勤修学,自心现见,应当除灭。”】大慧,又法佛者,什么是法佛?法佛离一切相,法佛已经离,诸位,攀缘意思就是所攀缘的,这是指境界,离境那就是离所攀缘的,攀缘离,就能攀缘的,离攀缘就是已离于所攀缘的境界,还有离能攀缘的心,攀缘离就是能攀缘的这一颗心也离,所以“离”放在上面是离境,“离”放在下面是离心,已经离于所攀缘的境界,还有能攀缘的心也要离,也要离。一切唯心,为什么叫一切唯心,因为境,唯心所作,境是唯心所现嘛,所以一切唯心。所作就是外境,根量就是心量,根量是指内,所作之境是指外,一切唯心,现量境界,无论是外境所作,无论是根量、心量的内在的相。
灭,统统入于毕竟空寂,皆寂灭相。灭尽无余,意思说是:“相”就是寂灭相,“灭”就是尽灭,统统灭除内心的心量,也灭除了外境,内心无所执着分别,外境了悟诸法如幻,内、外统统不可得,留下来的唯是一心,唯是真如。所以,佛是什么相?佛是寂灭相。那这个寂灭有什么好处?寂灭就不起妄,他的日子就完全跟般若智慧相应,越着相的人,般若智慧就越开采不出来;越离相的人,他的般若智慧就越强大,内心的光明就越强。所以,我们不能把刺激妄想的相,当作是一种享受。所以,凡是众生讲到享受的就一定是追逐,而圣人所谓的享受的就是这一念真如的寂灭相。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,那什么相可以见如来?就是寂灭相,心入于寂灭,没有能所,非诸凡夫、声闻、缘觉、外道,计着我相所着的境界。意思就是说,法佛者,离一切相,不是凡夫、声闻、缘觉、外道、计着我相所着的境界,这些都不是他们的境界。自觉圣究竟,这个究竟就是等同不分别;自觉圣智,入于究竟不分别处,就是无分别,从无分别里面又显现这个差别,差别就是微妙的差别,就是妙成的一种差别,微妙成就的一种差别,这种差别不是意识心,这种差别是从究竟无分别里面所显露的一种差别。
比如说,我们因地修行的行相有渐跟顿,还有果地所证的,有法身、报身…三身,有这种种的差别,但是这个都建立在哪里?这个都建立在究竟法佛里面,没有分别里面的自觉圣智,所以自觉圣智究竟无分别里面显现出来的差别相,应当建立,应当了悟。所有的分别其实就是不分别,而究竟不分别显出来的方便的因跟果的分别、三身的分别、渐顿的分别,这个是妙成就诸差别,妙成就种种的差别。所以这个差别不是意识心。是故大慧,自觉圣究竟差别相,当勤修学,自心现见。说,自心所现的分别见之相,你心见到一切相,而那个影子自心所现的分别之相,自心所现,注意那个“自心”,自心,意思就是:所有的因缘生的境界,包括我、人、众生、寿者、山河、大地、宇宙,这个相落下来,变成心中的分别影子,所以你分别的其实是分别那个影子,所以,自心所现的那个分别的影子的假相,应当速速地断除,除灭就是应当速速地断除,怎么断除呢?就是彻底放下,了诸法如幻。
简单讲,大悟的人,看到生命的智慧真相,不见性的人,就见到生命的影子,我们在追逐这些都是生命的影子,有一个参加奥运的,这参加奥运的呢?他跳那个鞍马的,他本来要参加国家的奥运,这个是在外国,然后要参加这个奥运,他就一直练习,一直练习了,结果这个鞍马、单杠、双杠,一跳上去,跳下来重伤,重伤到脊椎啊,他以前拿过奥运的这个牌子,国家代表队,然后练、练、练…,掉下来了,掉下来了…,变成残废,这个麻烦大了,是不是?理想也破灭了,这个时候,他体悟到,所有的这些理念就会随着残酷的现实破灭。人的一生在追求莫名其妙的一种荣耀,而这个荣耀当上的时候,有权又有名,可是它又维持不是很久,又不能维持很久,拿到金牌固然可喜可贺,国家重视你,可是呢?那要练多少年啊,练游泳,一练习,跳水都要练十五年、二十年,那个要拿到金牌,没有那么简单,你没有看到那个报导,这个Spain 西班牙,西班牙那个射箭,咻!射到分数最高的冠军,那个射箭,拉到那个手都拉伤、受伤,咻!每天射箭,为了拿那个金牌,他射箭射多久呢?十二年。每天就是射箭,为了拿那个金牌,如果说我们的话,自己做是比较快一点,看要多少钱,我自己来做,十二年。后来,他也退休了,人啊,一生其实都在做一场梦,人生依靠着某一种理想,而这个理想当他抓住的时候,又好像抓到,又好像抓不到,有时候理想又破灭了,所以越接近理想的时候,又觉得好像我们很空虚,好像你拥有它,又好像很不真实,因为你用的都是妄想心,怎么会有真实呢?
所以,我们举这个奥运的一个例子就是说,每一个人抱负着一个理想,可是,当你得到那个理想的时候,付出多少的痛苦跟代价,但是你到接近它的时候,又觉得也没有什么,后来得到奥运那个金牌放在家里都快生锈了,当时候风光一时,现在已成记忆。每件事情都是这样变成Memory,Memory 都是一种记忆,所以,有智慧的人追求的是生命的真实,就是真正的生命,圆觉的自性,没有开悟或者是凡夫追求的是生命的影子,跟着影子跑,理想就是一种影子。他说:师父,失去理想,那人生怎么活下来呢?不,我讲的理想是指没学佛的,意思就是你朝着这个理想去追求,但是这个理想是真实的吗?还是虚幻的?因为它是缘起的东西,所以众生不这样过也没办法,像雪梨喔,哇,那雪梨要放什么?放烟火,要为了那个Happy new year 然后烟火…说搞了很大,多少十亿、二十亿的,这个放什么?要放这个烟火,然后怎么样?请来了大歌星、影星,然后雪梨放烟火,那放的时候,全世界都在报,今年更大,你台北大,我比你更大,放烟火,大家都比大的,跨年,然后就一闪一闪的,这个烟火爆炸了,哇…灿烂,很灿烂啊,接下来又空虚,看完烟火以后,接下来怎么办?又开始新的一年,也是要回归平淡,也是要继续工作。
如果有了这个圣人的智慧,了解万法真如不差别,但是虽然缘起,大家看烟火,我们随喜就好,所以圣人懂得随喜,是因为要给众生尊严,他不会卡住,卡住的人不懂得随喜,知道吗?卡住一个观念,他不懂得随喜的,所以,为什么叫做恒顺众生,为什么要讲“恒顺众生”,那为什么?见到自性的,五蕴身本来就空,恒顺这个众生的空性,然后也面对一切,不可得的众生的空性,所以,真正悟道的人,他能了悟真如心性,能随喜一切功德,因为这个就是他的本性嘛,随喜一切功德就是他的本性,不起能所造作、不起对立,所以人生都是在追求幻化的东西。追求的统统是影子,烟火放完了,接下来等待农历年,农历年放了九天假,好,农历年放了九天假,要去哪里啊,出国。再来,去哪里啊,走一走,走一走,回来呢?也是要回来的啊,对不对啊?
师父再解释一下,大慧,又法佛者,已经离于所攀缘的境界,还有能缘的心也要离,一切唯心所造,因为境还是心所作,一切的外境所作,还有根量的、心量的内在的这些,都入于寂灭之相,寂灭的相就是灭尽了,一切的能所、一切的内外,这种法佛的境界,不是凡夫的境界,不是声闻的境界,不是缘觉的境界、外道计着我相所着的一种境界,这个是遥不可及的,自觉圣智的究竟无差别,就是究竟的如来法身所显现的差别相,种种的因、还有果、三身、顿渐,其实都是不分别里面的分别的差别相,虽然差别相,还是究竟相,这样建立。是故大慧,自觉圣智,究竟无分别的差别相,差别的无差别相,应当勤修学,这是自心所现的,分别所见之相,应当除灭,这样就可以断掉流注生、流注住、流注灭,也就是你见到任何的相,不要给它停留在你心中的一分一秒,了解相就是无相,心中不让它变成一种记忆。
诸位,记忆是好的,但是着于相的那种记忆,有种种的痛苦,或者是欢乐的回忆,那个都是影子,真正学佛的人,譬如说,你看那个烟火,我举个例子,你看那个烟火,那个烟火,咻…砰…然后;回来,眼睛闭上来,喔,已经烟火放了,元旦已经放完了,你回到家,咻,还在观想那个烟火,哇,多灿烂啊,对不对啊,照明了夜空,多么地好啊,然后听到那个声音,咻…砰…,有放了音乐,配合着烟火,早就过去了,你那个心的影像还没有办法放下。所以人生看了这个假相,落入了心中,变成一种影子,而这个影子变成一种记忆。而我们念念不忘、念念不忘、念念不忘…就是在执着这个影子。没有学佛的,就是执着生命的影子,有学佛的就了悟了真实的智慧。一个过的是真实的日子,一个是过的是可怕、假相、影子的日子。两个人的世界、世界观是完全不一样的,想过快乐的日子,一定要找到生命的究竟的真实处。那么,就是佛法,诸位,没有第二条路,生命当中绝对没有第二条路,说,师父,您敢肯定吗?Are you sure?I am sure。真的就是这样子,真的就是这样子,所以你们要准备好,契入佛性,要契入佛性。
【注释】“离攀缘、攀缘离”:第一个攀缘是所攀缘,所攀缘的是境。第二个是攀缘是能攀缘,能攀缘的是心。此句言(是说):法佛为已经离于所攀缘的境,与能攀缘的心。这是心境、能所双离,不住不著。“一切所作根量相灭”:所作者为境,因境为心所作者。根量为心量。因心境、能所既离,则一切能作之心量,与所作之境量等相,尽皆寂灭,诸位,寂灭有什么涵义吗?心寂灭,这是真实的生命,令心妄动,是不实在的生命,我们执着妄想以为是真实的生命,那个就是错觉,我们把错觉当作正觉,所以众生的觉受是错误的,生命是一种错觉,也就是离一切相。《金刚经》云:“离一切诸相,即名诸佛”者,是也。
“非诸凡夫、声闻、缘觉、外道,计著我相所著境界”:法佛之(的)境界,离一切能所相、心境等相,因此非凡外邪小著我相之境界。以凡外邪小著我相,故仍有四相,人我、心境、染净等二法分别,故(所以)不能了知诸佛离一切相、无相之境界。“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建立”:“自觉圣”,自觉圣智。“究竟”,即(就是)不分别、无差别。“差别相”,有两种:一、是因地修行之(的)差别相,因地除灭自心现流有渐净与顿现二种差别。二、是果地所证的法身报身应身三身的差别。在此,因地修行之相,与果地所证之相,皆有种种差别,所以称为“差别相”,然而此等种种差别,皆是如来藏心所现,于究竟无差别中所现之一切差别,是故实为别而无别,不别而别,因此佛言:“究竟差别相”。全句义为:法佛之离相境界,非凡外邪小之境界,乃为如来自觉圣智于究竟一相体中,妙成就诸差别相之所建立。
“自觉圣究竟差别相,当勤修学”:这是如来之圣境界,故(所以)勉励当勤修学。就是说不可以~,修学佛道不能执理废事,因为你有现行的种子跟习气,还有隐藏的种子跟习气,所以还是要修行。虽然本性具足,你依旧还是要修行,修行不能执理废事,也不能执事废理,道理听了,就是一定要运用。你今天来听经闻法坐了那么久,这么辛苦,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?是为了契入那一颗真心,所以在座诸位,如果你学佛不用出来,你坐在这里干什么,你不如在家睡觉休息,修学佛道,听了佛法就是要用,落实到真正的生活跟生命,这样你听经闻法才有意义。就是你把这个法转化成自觉圣智,你不转化这种功夫,你坐在这边穷忙、瞎忙,浪费时间、浪费生命,听了法以后,就一定要去落实到真正的、生命的、现实的层面,面对它、接受它、解决它,自觉圣智就慢慢地显露出来,“自心现见,应当除灭”:“自心现见”为于自心所现,分别见之相。亦即(也就是)自心现流。最后之勉语,还是勉应断现流。应当断除现流,现在的、当下的流注生灭。
【义贯】“大慧,又法佛者”为“离”于所“攀缘”之境,而于能“攀缘”之心亦远“离”,“一切”唯心“所作”之境量、与心量(“根量”)等“相”,尽皆寂“灭”。所以,佛什么相?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,那么用什么相可以见如来,用寂灭相。寂灭就是无相,所以在座诸位,心情越稳得住的人,那个人不随境起心动念,那个人就直接就契入真实的如来境界,简单讲,就是你今天发生重大的事情,你一样看得开,你儿子车祸死了,碰到了,没办法,我就认了,是不是?你要碰到很严重的问题,被这个坏人所害了,你勇敢地去面对它,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处理的问题,要不能处理、被冤枉了,那么就观想,当作还他,就是还他,有的人莫名其妙就被骗了一百万,有的人莫名其妙就被坑了一千万,就是莫名其妙。
然而此“非”为“诸凡夫、声闻、缘觉、外道”等辈“计著我相所”取“著”之“境界”,乃为如来“自觉圣”智于“究竟”一相中,妙成就诸“差别相”之所“建立。是故大慧”,于如来“自觉圣”智所建立之“究竟”一相中之“差别相,当勤修学”;而于“自心”所“现”分别“见”相,“应当”速速地立刻就“除灭”。记得,看到什么相,都知道那个是骗人的,你只要不被欺骗,所以禅宗有一句话,你只要不被相所欺骗,你就有禅的功夫。就是那个相,都在骗你的那一颗真心,都是在骗你的,你不要被骗得团团转,骗得团团转,起贪心,就被骗,这个东西这么好…,被骗得团团转,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执着的地方。这件事情小事,气得头昏脑胀,你看,你就被骗得团团转。你一直生气,那件事情已经过了,可是你就是被骗得团团转,所以禅宗的祖师告诉我们,只要不被假相所骗,入禅有机会。就是万法都在骗你的那一颗心,都是骗你这一颗真心啊,都是在骗你的就对了。不要被骗去,这样,心就保持如如不动。来,也无所来;去,也无所去;增,也不是真的增;减,也不是真的减;清净自性就是无来无去,那这样子慢慢、慢慢…一步、一步…,所以坚持如如不动,那么慢慢般若智慧就显露。
【诠论】报佛说法,显缘起性空;法佛则直示圆成性有。所以在座诸位,这个是有层次的,因为楞伽经是圆顿大教,所以就直示圆成性有。报佛说法,以明了心性与心相,亦即(也就)是明心之法门;法佛则顿示离心境界。报佛所说为令明了自心念之法,而法佛则默照,默昭怎么样?离念境界。默默地说“默昭”是什么?就是唯证相应,离念的真如境界叫做默昭。内心很清楚,可是没有能所,也没有任何的语言,“默”就是没有任何的语言,“昭”就是真如,很清楚地与真如心相应,与真如心相应就离一切妄念。所以这个默昭离念,简单讲叫默然地、清楚地与真如相应,与真如心相应,离一切的妄念境界。
《起信论》云(这么说):“离念相者,等虚空界,即是如来平等法身。”所以我们如果一个修行人能够体会这一句话,那么,一辈子用不完。说,离念相,是什么叫做“离念相”?什么叫做“离念”只要你离开执着的念,只要你离开(放下)分别念,只要你离开这个颠倒的念,用正知、正见、正念、正觉的这种念,这种正念。正知、正觉的念是什么?就是佛念,佛念就等如虚空,诸位,这“等虚空界”是什么意思?“等虚空”意思就是无所不包容,用你听得懂的名词就说,真正悟道的人是无所不包容的,任何一个众生,恶劣的众生,来到他的前面打、骂,修行的悟道的圣人,他还是不动,任何一个人赞叹他,他的心一样是等同虚空界,也是没有增减。一切境界统统观照等如虚空,并无增减。所以法界性无增减,佛性无增无减,众生性本来就空,也无增无减。
所以法界性就是佛性,佛性就是众生性,众生性就是法界性。这个就是佛陀最了不起的发现,佛陀发现什么?佛陀发现法界不增不减,佛陀发现了佛性不增不减,佛陀看到一切众生自性本空,也是不增不减,因为等如虚空。色等如虚空,没有东西可以分别,所以佛陀的伟大,发现了三种平等,法界平等、佛性平等、众生平等,彻底地平等。这个平等心就是如来的法身,这样听懂了吗?也就是如来平等法身,对不起,五点半了,要来休息了,也是会累的啦,念佛会累,讲经也是很累的啦。对不起,我要来休息了,五点半了,好,我们晚上要诵经,是不是啊,是要诵经喔,五点半了。
请合掌!愿以此功德,消灾在座诸位法师、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,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,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一齐念: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;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!好!下课!(未完)
楞伽经47: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,自性要自悟要自度
楞伽经 49:饮食跟睡眠是一种业力,也是一种习气;破除无明须先破除这个睡眠
楞伽经50:学佛最了不起的就是认识自己,把自己的内心的妄动看得很清楚
楞伽经51:执着是一种观念一种影子都没有意义,没有开悟的人生都在追逐影子
楞伽经52:什么都往好处去想,你八识田中落下去的种子就会是善的
楞伽经53:争论是你在跟自己的无明对话而已,赢输也只是个观念而已
楞伽经54:刻薄的语言是很损德行跟福报的,嘴尖舌利那个坏习惯就一定要改
楞伽经55:要离于群聚,离于习俗,离于睡眠,远离外道的经论、言说
楞伽经56:没有达到究竟解脱之前,要依靠念佛、持咒或诵经来薰习
楞伽经57:证量的解脱境界它只有结果没有如果,有如果的话就表示他没有开悟
楞伽经59:需知环境有多么的重要,遇染则显现染相,遇净缘则显现净相
楞伽经60:当你卡在观念碰到争执不休的时候一定要各退一步,把最困难的事情交给时间
楞伽经61:人是可以顿悟顿证的,问题是习气还在,因此断种子习气叫做修行